住慣了老房子,就特別羨慕那些綠化好,園林棒,進門保安敬禮,汽車停進庫里的小區。對于樓齡在20年以上的小區,特別是一些單位福利房而言,一些問題的整改迫在眉睫。1、車位緊張這個問題幾乎是無法避免的,20年前甚至更久前,沒有人能想到現在私家車會這么普及。畢竟那時絕大多數的人,出行是靠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的。小區里修的更多是自行車棚,相比于現在車位配比動輒1.2:1的新房而言,真的是有些拙荊見肘。再加上不限制外來車輛進入,亂停亂放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。2、管道、電路老化老房子下水管反味,排水問題非常常見,很多居民也是見怪不怪,修修補補又三年早就是常態了。雖然管道的問題對于部分居民來說,忍忍也就過去了,但是電路老化與安全是息息相關的。2、管道、電路老化這個問題在很多次新小區都有,就更別提老小區了。樓道的墻上、車的擋風玻璃、井蓋上,小廣告幾乎無處不在。這樣的好處可能就是快遞外賣能直接送到家門口。4、墻皮脫落,缺少保溫層多數老小區在初建時建筑質量比較差,一些紅磚樓更是沒有保溫材料。一到供暖前后那段時間,屋里非常冷。很多小區的墻皮也因為風吹日曬逐漸開始脫落,不僅影響外觀,而且有安全隱患。5、板樓沒電梯過去人們在選擇福利房的時候,都會優先選擇高樓層,圖個安全和安靜,殊不知隨著年齡越來越大,爬樓梯已經變得力不從心,反倒是一層的房子會更受購房者青睞。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大概是一兩年前,北京市開始對全市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了。幸運的是,我們家近也開始改造了。雖然比很多內城小區要晚,但是遲到總比不到強是不是。先說說我在小區里能看到的幾點變化:1、原本的綠化帶周圍開始加裝圍欄;2、小區門和單元門都安裝了門禁;3、大門安裝了車牌識別系統,外來車輛不得入內;4、樓道內重新粉刷,不允許堆放雜物;5、外露電線一律用金屬盒包裹收納;6、老式板樓開始征求居民意見加裝電梯。說句實話,小區里著實有種舊貌換新顏的感覺。但是就算是如此,有些問題仍然是無法避免甚至是無法解決的,比如車位問題,這種從規劃之初就沒有考慮周到的問題,確實沒有太好的辦法去解決。還有就是加裝電梯的問題。對于住在高層的住戶來說,這當然是個好消息,但是對于一層來說,一時間是很難接受的。我們打個比方,一棟沒有電梯的樓,銷售單價應該是由低到高依次遞升的,而有電梯的樓,一層則是便宜的。因此,一旦加裝電梯后,吃虧的一定會是一層。這也就衍生出了很多小區居民反對安裝外掛電梯的事件。對于一層的居民來說,他們就算反對,也是無可非議的,低樓層本身就有潮濕,反味,采光差的缺點,加裝外掛電梯無疑是雪上加霜,我也非常能夠理解他們的這種行為,如果換做是我,恐怕也不會投贊成票。可見安裝電梯這件事,平衡各方利益才是關鍵,譬如說樓上住戶集資補償之類的,我覺得也是情理之中。重要的是,改造后能不能持續下去。這件事需要分兩方面來看,一方面就是居民能否遵守規章制度,比如有些居民不愛惜公共設施,或者嫌麻煩,私自破壞門禁、隨意堆放雜物等等,這些都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。另外一方面就是有關部門的管理和協調工作能否持續跟進,加強對居民行為的監管,及時查缺補漏。不管怎么說,老小區改造必定會在短期內提高居民們的居住品質,但是能否長效發展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。順便問一句,對于給老房子按電梯這件事,各位是怎么看的呢?